📞 你为什么不能一周打 20 个用户电话?
同样的上午 10 点,楼外是依然的炎热,办公室里是依旧的冷。
重磅功能已经上线 3 周了,PMF 的验证标准确立也已经 1 周了,但还未有实质性的进展。
2 个月 30 个付费用户,意味着至少 100 个有效的试用用户,至少意味着 300 个用户能够开启试用,这还是极为理想的状态,但现在开启试用的用户只有不到 30 来个。
目前 PM 已经开始做早期价值用户的电话邀约,用研和市场的小伙伴也加入了进来,再后面会让销售和客户成功的同学也一并进来。
但刚刚过去的一周,我只电话邀约到了 4 个用户进行了产品演示。
”你为什么不能一周打 20 个用户电话????“
领导充满质疑的话,冲进了我的耳朵。
20 个??我打了 10 个电话时,就开始怀疑人生。
被挂断、被拒绝、聊不上几句话、无效沟通,这还是挑选过的价值用户,明明我是想要来聊聊一个重磅新功能如何来改善业务,但好像我是在推销垃圾软件一样。现在每拨一个电话前,我都要盯着号码愣上一分钟,做好心理建设,才敢「情绪饱满、满怀热情」的开始「开场白」。
现在,我是真的感受了销售同学们的「痛楚」。
··· ··· ··· ···
🙄 早已无效的用户触达
现实就是这样,在经历这么多年的电话营销骚扰和以假乱真的 AI 电话群呼后,所有人都排斥去接听到一个陌生的电话,不管是座机还是某个来自于具体区域的电话。
短信群发?微信群?系统通知?公众号推文?各种用户触达的结果都类似:近乎于「漠然」的无人响应。
从企业的视角,想关注用户,想与用户产生有效的互动,但哪怕是不带「直接营销目的」互动,用户都是不接受的。
而从用户的视野来说:我觉得产品用的还行、我没遇到啥问题、我只是来试试看、我还在观望、我又没打算用你们、我正在做其他的工作、我社恐,能打字不等等,有太多因素让用户拒绝这一次的触达 。
在用户没有意愿的情况下,任何的触达都是无效的。
🤔 用户的意愿时机
只有在某些特定的时机下,用户才能产生「沟通的意愿」,有时候只能是一个「微瞬间」。
当在官网上找不到想要的信息时 ...
当刚注册一个产品后,不知道下一步做什么时 ...
当达成了某个里程碑,可以做的更好时 ...
当终于决定付费时,套餐条款不清楚时 ...
当产品出了bug,想打爆产品的客服电话时 ...
当用了这么多年产品,不知道还有啥能力更新时 ...
当这些「微瞬间」发生时,如果产品能合情合理的出现某些交互窗口时,有相当大比例的用户会乐意开始一次互动。
😊 获得用户的「同意」
我们希望进行高信息密度的用户互动,见面 > 视频会议 > 电话 > 文字沟通,其实有很多用户也希望进行更加「人性化」的交流,而非对着冷冰冰的屏幕。
但前提是获得这部分用户的「同意」。
以浩客HowXM自己为例,当用户联通应用时,是一个重要的里程碑达成,我们产品经理会希望跟这些用户做一些 1v1 的交流,帮助用户来获得更好的数据表现。
在系统内的弹框投放策略:
应用已联通的用户,创建了 X 个以上的问卷/评价,在过去一周内登录系统 Y 次以上,数据回收量低于 Z 条,且当前的产品试用期即将结束。
当满足以上条件的用户,当在系统内又完成了一次问卷的制作时,则会弹出一个「产品经理的 1v1 用户邀约」,告诉用户可以帮助解决什么样的问题。
而这个的邀约成功率非常高,且每一个「同意」的用户,在进行电话沟通后,双方都有一个美好的体验。
One More Thing
不打扰是一种美德,当用户有意愿沟通的时候,你就在那里,体面的帮助用户解决他的问题、疑惑。
Don't be FOMO(Fear Of Missing Out)!!